「Dream It Possible團隊」與「社團法人中華勇培築夢發展協會」目前所使用的Dream It Possible系統,可以簡稱其為ICE Project(冰山),這代表了3個循序漸進的階段:找到真正的我(I)、奠定人生使命(C)、實踐存在價值(E)。而認識真正的自己,對實現夢想而言,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。
認識自己&面對自己
小知識分享1:
在希臘德爾菲有一座被稱為「大地的肚臍眼」阿波羅神廟,在神廟旁用著古希臘文字刻著一句很有名的聖諭~人啊,認識你自己。
小知識分享2:
台灣大學根據內部調查,發現有3成學生對於其所選擇就讀科系感到迷惘,因此預計在111學年度推出「空白學士學位學程」,也就是選擇此學程的同學,可以大學4年不分系,自行組合學習想要的學分。
小知識分享3:
台灣在1995年以後出生的孩子,通常可概稱為:「N世代」。根據人力銀行的統計,「N世代」的應屆畢業生,有近39%不了解自己的興趣與適合的職務,在投入職場的第1份工作,做滿1年的人數不到26%;做滿1年到1年6個月以下者有6.37%;做滿1年6個月到2年以下者有4.8%;做滿2年以上者為14.5%。由前述的數據資料顯示,約3/4的社會新鮮人,在職場上的第1份工作,所待留的時間,-是非常的短暫。
認識自己,認識每日朝夕相處的自己,竟然是如此的困難嗎?在歷經這些年來與許多的城市青年以及孩子們的對談;在曾經無數次對自我的詰問,即便是對年歲已不小的我而言,我的感覺是~認識真正的自己,很難;面對真正的自己,很難;做真正的自己,很難。
從出生以後,我們幾乎都是生活在不同的群體中,家庭、學校、親戚、朋友、知己、工作等數個大大小小的人際圈,然後常會被問無數個跟自己有關的問題,諸如:你喜不喜歡?你覺得怎麼樣?你想要選擇什麼?這樣類似的問題,我們都曾面臨過無數次,如果回憶起這無數次的過程,不知各位是否有發現到,有多少次你所回答的,是自己心中的真心話還是別人所期待的答案?有多少次的選擇,是自己真心的想要,還是為了滿足別人的希望,亦或只是要避免不想聽到的嘮叨,然後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,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我們,認識真正的自己嗎?面對的是真正的自己嗎?做的是真正的自己嗎?由此反觀許多的年輕人進了大學以後很迷惘、選擇工作不知道在做什麼,這也就不足為奇了。
同樣的狀況,其實不是有點年紀的人就不會有,只是因為有更多的包袱壓在肩上,我們便不太願意去面對真正的自己,畢竟已經這樣活了許多年,工作也就這樣做著可以糊口,這樣的日子可能會直到退休以後,甚至經過了某些的劇烈衝擊,然後才會慢慢的開始找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,但到了垂暮之年,能做的也就相當的被侷限了。
認識真正的自己是具備競爭力、生存的關鍵
回到現實的層面來看,在現今學校中許多科目的學習,是來自於社會現有工作的思維,但是隨著時代與科技的進步,這些看似必須的工作職務,在不久的未來,就有可能走入歷史,當原本會的工作技能被取代了,可不可以知曉自己的本能、興趣、天賦,可不可以真正的認識自己,這就不是人生哲學可有可無的課題,而是自己是否具備競爭力、生存的關鍵。
「Dream It Possible團隊」、「社團法人中華勇培築夢發展協會」努力的想讓城市青年和偏鄉學童都能夠積極的認識自己、面對自己,其實那並不是鼓勵「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」的任性妄為,目前我們成長學習的系統借鏡了佛洛伊德的心理動力論、威廉.馬斯頓的DISC人格四型、Sandra Seagal的人類動力學等理論,試著架構出自我探尋、築夢踏實的過程,歡迎有興趣的夥伴,無論是為了利己亦或利他,都可以加入我們,一起堅持做有意義、對的事。